2014-11-15
全面深化改革 增強競爭意識 轉變工作方式 推進轉型升級
全面深化改革 增強競爭意識 轉變工作方式 推進轉型升級
---喬龍德在全國建材行業暨聯合會會長全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4年10月31日
同志們:
2014年全國建材行業協會系統工作會議暨聯合會會長全體工作會議是在全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形勢下召開的;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開始步入經濟增長緩速穩定的新常態的形勢下召開的;也是在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處在十分重要而又非常關鍵的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改變協會工作方式為主要目標,共商行業發展和協會改革大計。是要在總結前兩年工作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勢下建材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矛盾、瓶頸及采取的對策措施,著力點定在轉型向縱深轉折;探討各級行業協會面臨的改革,著力點放在改變協會工作方式、增強獨立于市場和競爭的能力;對“十三五”建材工業發展規劃編制的框架原則及主要目標進行討論,著力點定在實現2020年的階段目標。會議還將對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提出預判、預警,使今年的各項任務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
一、兩年來主要工作的回顧
自2012年全國建材行業協會工作會以來,全國建材行業各級協會和各大企業集團、副會長單位,圍繞行業發展和自身改革,以勇于擔當、有所作為的勇氣,面對建材行業增長減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建材傳統產業嚴重過剩、新興產業發展艱難、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缺乏新技術和政策扶持;面對日益提高的節能減排要求;面對工業制造業的多半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形勢,大家齊心協力,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的產能新增勢頭得到一定遏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技術玻璃、建筑石材加工、石膏、玻纖及制品、輕質建材、低能耗制品產業在建材總量中所占比例日趨增加,由2012年的45%到2013年的46.3%,預計2014年將增加到48%。節能減排年年有新的進展,據測算2013年建材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降低20%,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都低于建材工業增長速度,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粉塵排放量降低13%,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長3.7%。經濟效益年年都有提升,2013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168億元,同比增長20.3%;2014年前三季度預計實現利潤總額2230億元,同比增長13.8%。總體上建材行業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位于全國工業制造行業的前三名。
在此,我代表中國建材聯合會,對全國建材行業的同仁們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祝賀!
近兩年全行業主要開展的三方面工作是:
(一)緊緊扭住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這條主線不放手
第一,確立了 “一個戰略、兩個支撐點”,為行業發展確立了新的目標,為轉型升級指出了路徑,扭住了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個主要瓶頸
制定了到2030年中國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到2030年,中國建材工業主要產業的技術裝備要達到世界~水平,實現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發展的目標。“戰略”的核心目標是由“跟隨追趕”向“超越引領”跨越;“戰略”的內涵創新與提升并舉,由“靠新”升華為“創新”,由“變強”升華為“引領”,“新”由過去依靠引入“新”變為自主“新”并成為發展的主導和主體。“戰略”實施主要支撐在改變發展方式、科技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建材實現結構調整、全面提升節能減排水平。
為使“戰略”實施有支撐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聯合會在組織全行業的力量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找準、找到了決定其能否實現的“兩個關鍵點”,這就是:一是必須支撐在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實現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由此組織召開建材行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了科技創新的基本思路,確立了科技創新的目標和攻克瓶頸的突破點,提出了到2020年結構調整的階段目標;二是必須支撐在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基點上,因此制定了《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綱要》,向行業和社會發布,并得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轉發。其核心是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并增加在行業總量中的比重,同時將現有傳統產業中部分能夠改變功能與用途的產品轉向新興產業,加之對傳統產業本身的提升、延伸、增加制品與深加工,使建材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兩翼齊飛”,使戰略的實施牢牢支撐在科技進步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兩個基點上。
第二、把創新“三新”作為推進結構調整的主要手段,將行業發展引向目標更高、技術更新、領域更廣闊的發展方向
建材行業結構調整的手段雖然有很多,但是關鍵點是要用“三新”(創新技術、創新標準、創新政策)推動與支撐。近幾年來,從中國建材聯合會到各專業協會、省市協會和建材大企業集團,都不同程度地創新“三新”推進結構調整。
為了使結構調整更有針對性,聯合會組織各專業協會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開展各產業摸清家底并進行三類劃分的工作。絕大多數產業多少年來沒有弄清的家底,通過艱苦努力,不僅搞清了企業數量,并且還進行了分類。像中國水泥協會、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中國摩擦密封材料協會、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中國砂石協會等專業協會,還厘清了不同類型企業的不同技術水平和經營指標,為下一步提升、改造與淘汰落后、優化結構提供了重要依據。
創新政策既是促進結構調整的動力,又是引導結構調整的方向。聯合會聯手各專業協會將創新政策列為協會的主要職責。據初步統計,近三年聯合會與相關專業協會爭取到國家層面的政策(資金)支持共96項,其中重大的政策13項,標準4項;直接爭取到國家支持的科研經費及補助資金為22156萬元,其中兩個“第二代”獲得國家支持的資金為6247萬元。協助相關企業爭取清潔生產示范補助3810萬元;爭取到的砂石、玻纖等產業的減免稅政策每年間接降低成本10多億元。特別是在遏制和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工作中,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共同事先多次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并最終得到了采納。如國發[2013]41號文件中有關改變現有審批項目的機制、對現有違規項目進行清理和取消32.5低標號水泥等,為遏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制定了最有權威的政策規定。省、市協會在爭取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有利于調整結構的政策方面同樣做了大量的工作,湖北、江蘇、天津、河北等省市協會在運用政策推動結構調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技術既是結構調整的目標,又是結構調整的支撐,更是結構調整的依賴和動力。在制定“十二五”建材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制定了建材主要產業的科技創新與結構調整的工作路線圖,發布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纖、墻體材料等重點產業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從技術導向上明確了產業結構提升與調整的目標;保持了向國家科技部匯報聯系渠道,每年聽取他們的工作指導;恢復了行業申報項目的渠道,推薦了以兩個“第二代”為主的一批國家重點專項的列項以及基礎研究重大戰略需求的研究課題;在國家加強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對重點項目實行先由企業自籌經費研發、國家后補貼的政策指導下,中國建材集團和中材集團旗下的所屬單位以行業大局為重,共投入自有資金33628萬元用于兩個“第二代”的研發;近三年建材行業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8項,這些都對行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標準既是結構調整的依據,又是結構調整的目的。把創新標準作為調整結構的主要抓手,制定了標準創新工作路線圖。在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已經廢除了針對性不強、不起作用的標準32項,并且還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根據有效、時效和對調整結構有對應作用的要求,創新提升修訂了161項標準,并制定了一批行業協會標準且得到了國家標準委員會的認可。全行業對標準在行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作用的認識和標準工作的創新力度,可以說是幾十年來沒有過的。
加快節能減排步伐,既是推動結構調整的有力手段,也是結構調整的目的。針對建材行業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形勢緊迫,聯合會聯手19家專業協會向全行業發出了《發展綠色建材推進節能減排倡議書》。聯合會專門制定了“中國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百家節能減排示范企業”活動,已經完成了節能減排分會的籌備,設立了節能減排服務平臺中心。全行業的多數骨干企業余熱發電、脫硝裝置、收塵設備更換提升越來越普及。尤其從今年以來,水泥行業根據《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減排效果越來越明顯。
為了使建材行業的經濟運行分析與結構調整的目標相一致,堅持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聯手政府統計部門、有關省市協會和各專業協會、重點企業,不僅分析行業經濟運行態勢及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找出指標升降的來源與根源,還十分注重分析傳統產業延長產業鏈、產品深加工增加的工業增加值,以導向產品結構調整。尤其注重低能耗、技術玻璃、高檔陶瓷、玻纖、建筑石材加工等輕質材料在整個建材工業總量中的比例變化,以有效導向產業結構調整。山東、河北、北京等省市行業協會和中國建材集團、中材集團、北京金隅集團等都積極參與過行業經濟運行分析,不僅為行業經濟運行提供了預警、預判和預告,還為結構調整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為了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針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我國建材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緊的嚴峻現實,聯合會積極倡導我國建材企業“走出去”,由工程承包轉向以資本投資為主的國際化經營,專門召開了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座談會,邀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解讀“走出去”的有關政策規定,還請海螺水泥、華新水泥、中建材進出口公司、中國復合材料集團等企業介紹“走出去”的實踐與體會。會上幾十家企業聯名發出了“走出去”宣言。會后,聯合會已經開始梳理實施“走出去”的政策和搭建“走出去”服務平臺的職責任務,意在加快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矛盾,增加國際市場份額,引導行業改變發展布局。
第三、以“兩個遏制、三個加快”作為保障行業經濟運行效益、化解產能過剩和調整結構的主要措施
針對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形勢,聯合會一方面多次向政府部門當面或書面專題匯報,表達不能再批各種新建項目,對新建項目審批必須用改革的思路改成多方參與、公開公示的建議;另一方面在全行業提出了“兩個遏制”即遏制新增產能、遏制經濟效益下滑;“三個加快”即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兩個“第二代”研發、兼并重組的步伐。制定了《建材行業遏制新建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個一批”。此舉不僅得到了全國建材行業積極響應,而且也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近兩年來,聯合會、水泥協會以及玻璃協會先后召開20多次的宣貫國發[2013]41號文、遏制產能新增的座談會和論壇,有15個省的省級領導出面支持與批示,明確指示其政府部門參加會議,有22個省市的工業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分別參加了論壇,有25個省市協會配合了會議的舉辦,有近2000家企業參加了座談會,有444家水泥企業聯名承諾不再新增產能。同時,組織了遏制水泥新增產能和加快“第二代”研發的萬里行活動,走遍全國六大區,有500多個企業、20多個省市協會和政府部門參加。對企業舉報并經過核實的7家違規新建新增產能的企業在中國建材報等行業主流媒體上曝光。聯合會、水泥協會、玻璃協會先后向7個省級政府、13個省市經信委、發改委和相關的當地省市協會致函,多數都收到了良好效果。由此,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生產線建設得到了一定遏制,減緩了對存量市場的沖擊,使大企業更加理智地面對市場競爭,并在行業自律中發揮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尤其通過強化資源配置效能和降低生產成本,使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在工業部門中保持較好水平。中國建材集團連續三年進入世界500強,位次比2012年前移46位;金隅集團在北京市整個建材行業效益下降情況下一枝獨秀,蒸蒸日上;海螺集團一直一馬當先,收入利潤率2013年增幅達22.8%,2014年還會更高。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新明珠集團、玻璃行業的福耀集團和南玻集團等企業一直在行業中效益~。全國水泥行業1-9月份已實現利潤520億元,有望全年達到800億元以上。
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水泥、平板玻璃的技術裝備水平、化解產能過剩,緊緊抓住水泥、玻璃兩個“第二代”的技術裝備研發,在2012年明確定義、目標的基礎上,2014年制定了兩個“第二代”技術裝備研發標準和驗收規則,并明確了各級人員的職責與責任分工,目前大家都在為之努力奮斗。
為了有效推進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兼并重組步伐,以解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和產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分別制定了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水泥行業、建筑衛生陶瓷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方案。向國家有關部委推薦了平板玻璃行業重點支持培育的大企業集團。同時,聯合會專列了兼并重組的政策研究課題,意在促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和出臺有關推動政策。
關于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前面已經提到,有了專門的綱要與配合的措施。相信隨著“兩個遏制”、“三個加快”的推進,建材行業結構調整的后續持久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二)聯合會與省市建材協會、副會長單位和專業協會形成了“聯手合作”的工作新局面
聯合會在制定了與省市建材協會、聯合會副會長單位、專業協會聯手合作聯系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工作的聯系和信息的溝通,由此大家都增強了聯手合作的意識和自覺性。聯合會、專業協會與各省市協會近兩年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比較成功地開展聯手合作:一是聯合會與各專業協會、省市協會、聯合會副會長單位在制止新增產能、清理違規建設項目、核實違規建設項目工作中基本上都是聯手進行的;二是聯合會、專業協會在各地召開的貫徹國發[2013]41號文件精神、“萬里行”和各種論壇會都是由省市協會和副會長單位參與并共同聯手舉辦的;三是在組織開展建材行業全國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工作、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和科技成果獎評獎表彰工作、建材行業“調結構、練內功、增效益”百家優秀企業的評選表彰活動、建材行業百家節能減排示范企業培育評定活動等,都是由省市協會、專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推薦,再由聯合會確定的。
聯合會與各專業協會也基本形成了多方位、多領域的合作:一是凡重大的全局性的工作,如兼并重組、節能減排、發展建材新興產業、上報的有關產業政策建議、在全行業開展的相關大型活動,在可能的條件下基本都是聯合會與有關專業協會聯名上報、聯名發布、聯合行動;二是在修訂原有的標準、創新標準,尤其在制訂行業協會標準、對外反傾銷活動、每季召開的行業經濟活動分析會等,基本上都是聯合進行的;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整合利用現有的展覽資源聯合辦展較之前有了明顯進步。如建筑陶瓷工業展,在聯合會、貿促會、建展公司、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廣東省陶瓷協會共同努力下,聯合了行業20多家骨干龍頭企業,使陶瓷工業展規模從歷史上沒有超過5萬平米一躍擴大到2014年的8萬平米,并且創建了陶瓷產品展,使總規模達到了10萬平米,成為世界上大型建筑衛生陶瓷展,得到了陶瓷行業的一致贊賞。
總之,無論是省市協會,還是專業協會,都是在行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主動與各方面加強合作,主動發揮協會功能,改變工作方式,使行業協會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三)聯合會系統堅持“兩個果斷”、“兩個堅定不移”的改革發展方向,“十二五”規劃的主要指標提前一年半完成
改革增添動力,發展增添活力。2012年在聯合會系統工作會上我提出了堅定不移地推進建材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堅定不移地加快與深化聯合會系統的改革。聯合會系統要果斷地向企業化經營和企業化管理轉型,果斷地按照市場化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和運行方式。由此2012年聯合會系統確定為改革發展成果年,2013年聯合會系統確定為改革發展突破年,2014年聯合會系統確定為改革發展轉折年,可謂是一年一大步,步步有腳印。
直屬單位和投資實體的改革邁出了四大步:一是將業務接近或相近、管理容易統一的四個單位重組為兩個實現“五統一”的經營單位;二是直屬單位中服務功能與聯合會管理部門的業務相近有連接的,組建10大服務平臺,實現企業化獨立經營;三是針對直屬單位主營業務發展已經受限的狀況,提出了拓展新領域、延長產業鏈的十大突破點;四是管理制度、用人方式、薪酬分配開始實行企業化管理。
聯合會本部、專業協會、分會的改革邁出了三大步:一是完成了“三定”。2012年聯合會本部進行定職能、定崗位職責與職數、定在崗人員的“三定”,2013年各專業協會實行“三定”,2014年聯合會各分會實行“三定”。“三定”實施過程把用工合同制、用人競聘制、薪酬按貢獻、責任大小掛鉤的多勞多得、分配機制貫穿全過程,企業化運行從制度上得以落實。二是開始職能轉變與能力提升。在“三定”時將各專業協會職能主要定位在“引領、協調、服務”與壯大自身實力,提高能力作為協會工作的基本職責,在實施過程中,聯合會召開專題匯報會、現場辦公會、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等形式,始終將其工作的重點引向行業的共性和瓶頸方面,從而絕大多數專業協會已經把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行業經濟運行分析、了解與解決本產業發展瓶頸問題、主動爭取標準修訂、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工作連接,作為協會的主要職責,使滿足處理瑣碎事項、滿足別人招呼后跟著轉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與轉變。三是聯合會、專業協會的自身制度建設和創收能力得到了較大地加強與提高。根據新的功能定位和市場化運行的需要,聯合會、專業協會都重新制修訂了一批規章制度,尤其對內部管理機制和服務創收與分配掛鉤的制度普遍得到重視,從而活力不斷增強,23家專業協會2013年底的總收入和聯合會本部的總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聯合會本部的改革在2012年“三定”后,根據新的形勢又將進一步調整職能,已經有了初步方案。事實上很多做法已經開始體現了新方案的要求。例如,不斷修改完善考核辦法,將引領行業的職能和服務創收作為考核與效益掛鉤的主要內容,以改變滿足過程、滿足聽匯報、滿足相互轉手、不接地氣的工作方式;再如,與各部門業務相關的平臺已經開始獨立考核,準備轉向獨立的經濟實體并企業化管理;已經開始了將聯合會系統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改變為企業化管理模式,財務報表已經調整為企業格式財務報表,以利于企業化考核,已經制定了聯合會本部的各種創收進行獨立核算的成本分攤辦法等一系列企業化管理的機制。聯合會系統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總結大會之后,做到督導組不撤、整改不停、學習不斷,對梳理的需要整改的279個問題分成三類,加強了頂層設計、跟蹤落實、成果落地三個環節的管理。目前,已經進入第二批問題的整改。同時,從黨委、支部到工會、團委都制定了工作職責,并實施了兩級班子的黨風廉政責任制。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增強了責任感,調動了積極性,聯合會系統“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等主要指標翻了一番,提前了一年半完成了“十二五”規劃。
當然,聯合會的工作和聯合會系統的工作還存在思想觀念不夠解放、擔當意識不夠堅強,引領行業的能力與實際發展需要還有較大差距,經濟狀況還比較脆弱,隊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改革發展任務還相當繁重。
二、當前建材行業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挑戰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建材行業的發展和行業協會自身的改革創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盡管如此,分析面臨的形勢,我們仍然面臨著五大矛盾和挑戰:
(一)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轉型升級步履艱難
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產業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但雷同水平的產能新建雖然有所遏制但尚未真正遏制住,存量市場還在受到增量沖擊,價格競爭難以避免,經濟效益基礎不穩。化解產能過剩理論上有“六個一批”,但實際上除向國外轉移一批和通過兩個“第二代”研發提升一批有操作性之外,其余的路徑都很有限。轉型升級向頂端提升尚缺高端技術;橫向產業擴展比較簡單的還可以,但追求附加值高、精加工又缺乏技術創新與開發能力;向行業外延伸,真正可以跨行業、跨領域的產品少,也有局限;向國外轉移還有創造條件和準備的過渡期等等,所以轉型無論是橫向擴展還是縱向延伸都遇到了內外的種種困難。例如,本來一些礦產資源是建材產業鏈延伸與組合成產業鏈的對象,但企業在市場上直接得不到資源配置;容易延伸的像商品混凝土等產品,由于市場缺乏規范,標準與進入門檻低,優劣不分,導致應收款近半,人們不敢大膽進入。最揪心的是落后產品受到利益保護,在市場中仍能生存,淘汰不力。加上一部分企業只能堅持原有陣地,不會跨越發展,致使整個轉型步履艱難。如果我們不能擺脫各種困擾和自我突圍,如果傳統產業只是在限制、遏制與無序競爭中打圈圈,必然貽誤轉型時機,后果不堪設想。
(二)新興產業發展步伐緩慢、技術研發與儲備均不足,制約瓶頸尚未突破
我國建材新興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規模偏小、產業化進程緩慢。建材行業進入國家明確的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僅占建材行業總量的約10%。建材新興產業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目標與方向似乎明確似乎不明確,發展的重點和攻克的瓶頸從行業頂層也并不十分清晰,直至今年才有了一個發展綱要。科研的體制分割造成了資源相對分散,研發力量、研發設施相對薄弱: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底,建材新興產業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僅5家,國家級的工程技術中心僅6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僅9家,從而造成大的研發項目“扛不起”,小的“瞧不起”,兩頭抓不住。不僅有體制的原因,機制導向上對科研人員的考核上多數單位與當期的經濟效益掛鉤,一些科研人員,特別是領軍人物心思沉不下來,基礎理論研究顧不上,突破點找不到,因此只是擇機在原有產品基礎上的發展,形不成產業化、規模化。從政策支持的角度看,與傳統建材發展的歷程相比,新興建材發展獲得國家資金和優惠政策支撐的項目非常有限。缺乏重大專項列進扶持的傾斜政策,僅靠企業自有資金研發難以形成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大項目。從行業管理和協會的角度看,也缺乏對其頂層設計,沒有組織相應的產學研聯盟對其瓶頸進行攻關,沒有很好解決一些新興產品在市場應用中碰到的瓶頸問題,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久而久之,本來一個事關行業發展命運的產業,關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領域卻發展緩慢、力量弱小。如果建材行業這個硬仗攻克不下來,后續發展、轉型升級、資源附加值的獲得,以至從總體上實現萬元產值能耗降低和綠色低碳發展,都將大打折扣和難以實現。
(三)產業組織結構調整乏力、兼并重組徘徊不前,發展布局亟待調整
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既制約資源的優化配置,又影響產業布局的合理形成,更影響著整個行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像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壯大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帶動了行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但是從總體上我國建材企業數量仍然偏多、規模小、經營分散、相對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企業多、小、散不僅是一個外觀狀態問題,要害是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低而且經營不經濟,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節能減排難以達標。前幾年行業的兼并重組出現過好的勢頭,但是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加之國家在兼并重組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機構推動,這幾年幾乎徘徊不前。像北京金隅集團乘城市規劃搬遷之機,有計劃、有目標地將相關相近的產業同時搬進產業園區,實行多種產品功能合一、多種產品一地集成,分別管理、統一銷售的集約化產業組織調整的僅僅是少數。
特別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傳統產業國內過剩,一些企業常常陷入價格戰,但作為世界建材大國,無論從產量上占世界建材總產量的將近60%,還是以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泥技術裝備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擔建成水泥項目的能力、中建材國際工程集團公司在國外承擔建成玻璃項目的能力,都證明“走出去”的時機和改變產業發展布局的時機已經成熟。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發展空間和市場,這是改變與調整產業組織結構的又一大舉措,是產業組織結構戰略調整,是事關中國建材工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只是在自己的圈里打
轉轉還是走出國門大顯身手的戰略選擇,也是關系到行業發展布局與方向的頭等大事。
(四)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壓力巨增,有效的主動措施不足,半數以上企業未能達標
建材行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隨著經濟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執政黨的理念與人們追求社會進步和文明的共同需要,進而制約性政策和強制性法規接踵而來。就節能減排實現的路徑來說,無非是通過創新技術、調整結構、改變生產方式,從根子上降低能耗和減少排放量;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引導與突破難點和瓶頸,實現重點領域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共性問題的解決;通過強化管理和設立服務系統督促與協調,全面推進與提升節能減排的水平。就建材行業來說,客觀上有窯爐加礦業生產特征和使用其他燃料替代很有局限的緣故,在工業系統中能耗總量和排放總量都是前三名的大戶。但由于技術創新在推動結構調整、改變生產方式、改變品種、提高附加值的效果還不明顯,使得應該在節能減排方面效果最有效的途徑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排放達標的企業不足一半。有的產業標準太低、達標了也不環保。由于技術創新不力受阻,政策力度不足,沒有得到國家層面的總體的或專項資金支持,由于缺乏專業的服務系統,總體上節能減排步伐緩慢,只有30%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數行業差距甚大。節能減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產業,沒有統一的頂層設計,沒有通道和新的投入,是難以提速的。很多情況下只靠企業單打獨斗,形成不了全國性的政策推動和行業性的合力。由此只是喊得多,有效的事情落地少。如果不及時地采取措施,不僅經濟上受罰,社會輿論會譴責,更會嚴重地拖經濟社會進步的后腿。
(五)行業協會面臨與政府脫鉤的改革,競爭意識有待加強、工作方式亟待改變
行業協會組織面臨與政府脫鉤的改革,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限期性的改革任務。行業協會與政府脫鉤的同時,還將面對一業多會的競爭與挑戰,意味著由原來的唯一對口的協會組織很可能變成多會共存與競爭。由此以前的依靠政府和當好政府的助手是相對固定的,以后變為只有發揮作用的協會才能得到政府選擇性的支持。當然,事在人為,無論是歸屬體制的改變還是生存環境的變化,都將取決于協會自身的作為。目前省市建材行業協會大多脫胎于政府機關,既有先天的優勢,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也存在固有的劣勢,市場化意識淡薄、競爭意識不強、服務功能不全;機構人員不足且缺乏解決行業共性問題與重大問題的能力,經濟實力普遍比較脆弱。由此,必須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從改變工作方式著手,將自己從繁瑣的事務圈子中解放出來,把自己定位在引領行業發展與行業共性問題的解決,定位在依靠自己的服務功能的增強、經濟實力的增加上來,每年做成行業與企業共同需要的若干項大事,做出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這是面對競爭的最好選擇。如果行業協會在這一次的改革中不主動改變自己的定位和職能,不提升自身能力與功能,不僅在行業發展中發揮不了作用,就連自身也會難保。為此,必須樹立市場意識,增強競爭意識,加大行業協會自身的改革創新的力度,這又是擺在各級協會組織面前的艱巨任務和大型挑戰。
三、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頸,推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
對于聯合會的全體會長,對于省市行業協會領導和各專業協會的領導來說,都肩負著推動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歷史責任,因此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抓住建材工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與瓶頸,是這個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前提和根本
無論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形勢,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盡管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經濟發展方式都是在發生新的變化。資源利用與配置方式都在調整,都是依靠發展信息經濟、科技經濟、金融經濟支持與支撐實體經濟向綠色、低碳與節能環保發展。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從總體看也已從增速減緩后都開始轉向質量效益型。但是這種轉變無論從范圍、力度、效果上都是有限的。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打破國界的新格局,從各行各業向他國他行業滲透和延長各自產業鏈的新趨勢,從人們尋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探索集約經營的發展新模式,其發展方式都發生了轉變與轉折。為此,近二十年的轉型升級已經到了該向縱深轉折的時候了,一方面要以加快自身觀念的轉變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與引導新萌發的新的發展方式并加以創新和推廣。目前,建材行業也已經出現了多種變革性的發展方式的轉變,大體可歸為五大轉變:
一是發展目標與戰略定位的轉變。由過去完全盯在中國本國發展,以中國市場為市場,以中國需求為需求的傳統市場觀念開始沖破,真正轉向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而且一些企業把新增產能、新的經濟增長點布局、部分營業收入立足在國外實現,兩個市場的發展布局已經開始。
二是發展正在轉向沖破傳統的行業界線。各行業之間和領域之間相互跨越、相互滲透,通過創新提升,改變產品性能、功能與用途,進而跨進他行業與他行業連接產業鏈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途徑。行業界線在淡化,產業跨越延長在強化,形成新的增長的很大一部分的營業收入將從其他兄弟行業發展并與其配套中獲得。
三是建筑材料產業的發展由被動地為建筑工程配套轉向以建筑材料為基礎牽引建筑工業化施工和建筑業的變革,成為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隨著新型建筑材料發展與建筑工業化的相互推進,建筑材料不再完全被動地由建筑應用支配與選擇。建筑材料與建筑業的統一設計、一體化經營、建筑工業化與建材產品的集成融為一體,開始打破按部就班完全由設計決定施工、由施工選擇材料的傳統作業方式,而由建筑材料商創新新產品、改變建筑構造,由建材經營商與建筑經營商二合一的發展模式,其配置效率、集成效率、經濟效益大為提高,這種模式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與支持。
四是產業發展布局模式正在向集成轉變。傳統模式有一個產品有一個布點或形成一個工廠,這種方式已經被相互有關聯的產業、多元功能合一的產品、集中布點在同一產業園區或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方式所代替,綜合型的、混合型的產業園區開始成為某個地域的生產商與供應商,節地、節省綜合管理成本和銷售一體化的優勢遠優于一地一產品的傳統發展模式。
五是企業發展模式和經營方式由單干轉向聯手。傳統觀念偏重于一門一戶的發展與經營,自管自的發展,自管自的經營。而事實上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在于體制形式,而在于資源利用與組合方式,進而一些企業或集團開始轉向以自身主業擴展與延長產業鏈為基礎,與自身主營業務相近的企業進行重組或聯合經營,由獨立經營向相互交叉持股、聯合發展的模式,替代傳統的一門一戶的發展經營方式。
這些轉變盡管形式不一,但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發展方式轉變的轉向。它們是在打破現存的方式而追求效率、效果與效益的基點上形成的,是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與轉折的趨向,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總結與引導。轉變發展方式一定要在支撐點上才能有著落。沒有一定的形式支撐,轉變僅僅是一種理念而不是現實。因此,轉變發展方式必須有路徑與支撐點,想法變了,路徑就有了,才稱得上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
(二)全行業和協會工作的主線要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頸,堅持五個“緊扣”,努力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
1、緊扣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主線,實現結構調整向縱深轉折,真正形成“兩翼齊飛”
傳統的建材產業必須堅持控制總量、堅決遏制新增,遏制雷同技術產能的重復建設。所有產能過剩的傳統建材在都必須遏制技術雷同的新增產能以外,都要以兩個“第二代”的研發為牽引,都要制定各自的創新提升技術裝備的目標,實現產業升級;每個傳統建材產業都必須提出新一輪的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定,促進結構優化;凡是有延伸功能和深加工潛能的產品都要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作為新的增長和發展的主要來源,使傳統建材在控制總量、遏制新增產能的前提下,通過改變發展方式,增加附加值要照常發展與增長,實現量的增幅減速之后,經濟規模與效益不但不減,反而必須繼續增長,這是轉型升級的標志。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是結構調整的突破點和實現結構優化的主要途徑。要緊緊圍繞七大領域,展開各有側重的創新與提升,通過爭取國家相關政策扶持一批重大專項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組織技術創新圍繞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開發一批高檔次的新產品,通過圍繞高檔玻纖與復合材料、碳纖維、非金屬礦及加工制品、新型墻體材料等重點領域的瓶頸攻關拓展一批新型產業,通過已有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一批新技術,使產品發展方向、路徑、規模為實現其半壁江山提供牢靠的支撐。
2、緊扣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約發展的瓶頸不放手,創新“三新”撬開瓶頸、打開通道,奠定結構調整向縱深轉折的基礎
目前,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約發展的瓶頸是多方面的,不攻破已經不是影響瓶頸本身而是影響到整個行業發展。無論是傳統產業過剩、新興產業短缺,技術標準瓶頸、政策瓶頸、節能減排的瓶頸等都與創新“三新”,與運用“三新”的目標確定和工作力度密切相關。其中技術創新的瓶頸是諸瓶頸中關聯度大型,應作為攻克的重點。由于缺乏基礎理論研究、缺乏頂尖的技術開發,因此成長性好、對建材行業全局和長遠發展有重大引領的、知識密集、附加值高的、物質資源消耗少、開發潛力大、有帶動作用的產品少,使傳統建材提升和新興產業發展的路徑都比較窄,發展被卡殼。因此要在梳理的基礎上分別組織攻關,要撬開技術瓶頸,抓住創新技術與攻克瓶頸一并攻關。目前聯合會準備與有關專業協會和兩個在京的央企組織聯手攻關,第一步將攻關重點定在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非金屬礦及制品三個關鍵領域。各省市協會、各企業都應有自己的現階段的瓶頸攻關目標。集行業力量撬開封鎖、制約行業發展的各種瓶頸,新技術、新產品,迎來新發展。同時,要攻克淘汰落后產能瓶頸的力度。由于絕大多數傳統建材產業進入門檻低、產品標準低,加之執行標準不嚴,使低檔產品和質量低劣的產品、能耗與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都有空子可鉆,可以與先進企業和優質產品在同一市場生存。由于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弄虛作假,其力度與步伐還不如以前產能供需相對平衡的時期。因此,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下大力氣、下決心堅決淘汰一大批落后產能。將產品標準、質量標準、能耗環保標準捆在一起使用,形成淘汰落后產能的聯合艦隊,推動淘汰落后化解產能過剩。
發展中的很多瓶頸是與政策的不到位密切相關的,因此要把研究政策、爭取政策作為行業破解瓶頸的重要支撐。由于過去對政策的切入與研究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很多方面缺乏對政策的了解與支持,作用發揮有限。即使有所研究的問題也缺深度和力度,切入點針對性不強,尤其在資金扶持與稅收減免等方面被采納的不多。事實證明,所有的產業與領域發展的好壞快慢都與其爭取的政策密切相關,所有瓶頸的化解都離不開政策支持與配合。聯合會與專業協會總體上配合政府解決工業系統的共性問題、跟隨政府制定政策還能跟上步子,但是自主研究的政策,自創的、有特色的、能針對解決專項的政策太少。要突破瓶頸,首先必須突破政策研究的瓶頸。聯合會與幾個專業協會已經聯手將水泥窯協同處置焚燒垃圾、兼并重組、節能減排、“走出去”等重大科技專項和新興產業六個方面的政策研究,準備與有關企業一道進行一對一的共同開展政策研究與跟蹤落實,以推動建材很多瓶頸破冰。各省市協會和聯合會副會長單位也應把政策研究列為主要工作,相互呼應,共同推進發展中的軟件建設剛性化。
3、緊扣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快國內兼并重組步伐和加快資本“走出去”的步伐,實現發展布局的調整和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是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基礎上的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的結構調整。是行業提升、提高的客觀要求和必經之路。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既包括地域性、區域性與集團型的相關產業的整合與集中,也包括同類產業或非同類產業的一體化集約經營。最終目的是要改變產業組織分散、規模過小,資源能源利用不經濟、環保落后的產業組織結構。目前最現實的是如何以國內大企業為依托,開展新一輪的兼并重組。建材行業一般的產業就有上千家企業,有的幾千家企業,甚至幾萬家。不要高估,通過兼并重組,使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對低,能耗、排放相對高的企業與先進的骨干企業的差距在已有基礎上先縮小一半,將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節能減排成果。因此,必須從政策著手、機制著手,推進政府改變機制,對兼并企業的資金來源、兼并過程的成本補貼、多層次上繳所得稅等問題有優惠政策,對被兼并的企業的歷史舊賬、人員安置等都有具體的、明確的規定。要營造一個小企業主動向大企業靠攏、投奔大企業、主動要求并入的市場機制。
“走出去”的時機與條件都已成熟。在國內遏制新增產能和化解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走出去”是化解產能過剩,發揮中國建材工業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的發展的出路所在。因此,要毫不猶豫地將資本“走出去”作為調整結構,改變發展方式的主要支撐。各級協會組織要為“走出去”牽線搭橋,創造條件,當好紅娘。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摸清“走出去”的政策規定,爭取進一步降低“走出去”門檻,減少審批程序,幫助企業有效控制非經營性風險的措施。要研究并制定有利于建材企業“走出去”供政府采納的相關政策,建立一套為“走出去”服務的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風俗文化背景、投資背景的相關材料,不使每個企業都花精力分別研究;開辦 “走出去”的各種培訓班,提出備選的國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協調解決有關金融、海關、證券、法律、商務方面“走出去”的工作。總之,要建立一套“走出去”的服務機構與機制,使“走出去”有目標、有步驟、有政策與規則支撐。同時,在遏制新增產能的同時,各級協會組織都要動員與組織相關企業轉變發展布局思路,由國內發展為主及早轉向國外發展。
4、緊扣節能減排,創新機制,建立服務產業鏈,及早推進絕大多數企業達標
從政府到全社會對節能減排都非常重視,很多法規性的規定接踵而來,時間緊逼,已經開始了倒逼機制。要解決建材行業多數企業節能減排達標并不那么容易,目前很多企業壓力巨大、節能減排成本不斷增加且還不能持久與穩定。從總體上看,還缺乏針對多數企業的狀況有總體性的推動機制和政策。因此,要以探索與創新機制為突破口,形成政策運用、創新技術、產品結構調整、設立服務系統“四位一體”的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體系。一是在政策的制定與運用方面,要采取疏導、鼓勵與處罰相結合的政策導向,既要堅持運用差別電價、碳交易等做法,對不達標的從經濟上重罰,但又要對協同處置垃圾和廢棄物、污泥與節能減排達標的企業政府要有優惠與補貼政策,對率先達標的企業在稅收上在幾年內有一定減免等鼓勵政策。目前一邊倒的做法只是壓力大,進展慢,效果不一定好。二是要把調整產業、產品結構作為實現節能減排最重要的根本途徑,以改變產業、產品結構,改變生產方式,增加附加值,改變能耗高、污染大的傳統生產方式,將之作為實現節能減排效果最好的路徑。三是要把與節能減排有關的裝備創新提升作為重要環節,要瞄準國際~水平,選擇各產業卡脖子的技術裝備進行一對一的對標并組織攻關,同時對能耗與排放高的設備不到期也要讓其提前退役,對收塵效果達不到要求的設施提出限期退出市場的時間表。四是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效的系統工程,為此,建材行業要從現在開始就要建立具有建材特色的服務于企業的節能減排的服務系統。在即將成立的節能減排分會和已有的節能減排中心基礎上,聯合會將聯合有關專業協會、國建聯信公司,聯手相關企業組建一個市場化運作的、股份制體制的節能減排服務中心(公司),主要從事包括政策導向,節能減排認證、評估、達標的檢測,提供各種咨詢與技術的服務,直至拓展到設計、設備制造、安裝調試與管理一條龍的產業化的專業隊伍。
5.緊扣協會體制和工作方式的改革,確立市場化、企業化運行機制,奠定生存與發展基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了協會組織的改革方向與目標,并且提出了要限期完成脫鉤,協會組織成為獨立于市場的社團組織已經定性,這是對所有的協會組織的挑戰。隨著政府職能的精簡與轉變,現有不少政府主辦的事連政府也不做了,不再可能從政府接到現在做的一些事情。當然政府仍然是協會必須緊緊依靠的,只是依靠的規則變了,以前是唯一對口的,以后是競爭選擇性的。由此經濟上依賴政府支撐不能繼續,必須獨立市場。尤其是一業多會的機制將形成一個產業有幾個協會都在為其服務的競爭局面必將出現。為此,改革已經到了家門口。
面對改革,首先要堅持正確定位。協會的職能定位是改革的切入點也是改革的目的。如果行業協會不主動研究與導向行業發展的趨向、矛盾與問題,不聚焦行業共性問題和組織協調攻克影響發展的瓶頸,無法為政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無法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協會就會失去信賴,失去市場。由此,協會工作的定位必須圍繞行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經濟運行中的現實問題,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產品進入市場的應用問題,才有需求,才有作為。協會自身的改革必須建立市場化、企業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才能提升引領行業發展的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這才是最靠得住并且有持久力的依靠,才能有所作為,想做事就會有作為,有作為就會有地位和競爭力。
第二,要進一步樹立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一業多會的出現本身是對協會組織的一種鞭策,是由企業、市場、政府選擇由誰提供服務的創新機制,我們所有一切都要放在這一大背景下謀劃。過去由政府罩著,習慣于受他人拉動與支配,滿足于供情況、寫匯報、送材料、發文件、下通知的繁瑣事務性工作的方式,不能再作為協會工作的主要支撐。必須變事務性為引領性,變中轉性為協調事情落地型。
必須以獨立自主、獨立打拼市場、靠服務功能與作為獲得生存發展。要變依賴政府為獨立市場,變被動服從式為主動出擊型,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方法為市場化競爭。只有具有競爭意識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是大家可以在實踐中加以探討和嘗試的方式。
我認為在協會和政府脫鉤的過渡期內,最主要的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與政府脫鉤僅是隸屬關系的變化,業務上還要加強與政府聯系。由于在爭取政府出臺政策或行業導向、專項優惠政策時,可能存在政府手里有著兩份以上的同樣報告,供政府選擇,因此了解政策、掌握信息、密切聯系政府部門仍然是一項主要工作,否則容易被他人占先。二是強化協會自身的組織建設。一業多會的競爭不僅是平臺之間的競爭,關鍵是人與人的競爭,沒有一批熱心于行業工作,業務熟悉,既懂業務又懂經濟,既有基層的微觀經歷又有宏觀的把握能力的若干骨干人才,競爭力無從談起。如果引領不知道方向,協調不知切入,服務成為抽象,生存就會受到威脅。三是經濟上要獨立。通過拓展服務功能,開展公益性的各種活動,形成自身獨創的協會經濟收入。經濟是基礎,也是競爭力的象征。如果經濟不自主,想開展的工作受限,應開展的工作也不敢進行,久而久之,自身會喪失市場競爭力。
第三,行業協會之間、專業協會之間除了正常的業務關系外,還應打造協會系統相關信息聯絡、資源共享的網絡機制。同一類問題的研究,不要人人介入,花精力太多,同樣的引領功能與作用,也沒必要人人都去琢磨一套。一些地方協會成功的做法可以加以推廣與借鑒。除此以外,在上面提到的設立行業節能減排系統服務中心、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服務平臺等聯合會可與專業協會、省市協會聯手,一些帶有地域性的服務也可以組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各負其責,共同推進服務與創收。
在這里我要再提一句,無論是中國建材聯合會,還是省市協會、專業協會,不僅與大企業有著工作的關系,大企業還在幫助協會開展工作方面從資金上、人力物力上都給予過多種支持。現在各級協會都面臨著艱難的改革,也希望各大企業對各省市協會的改革給予人力、財力的支持與幫助。在此,我代表協會系統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關于編制建材工業“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框架、目標與工作要求
1、 “十二五”圓滿收關,積極謀劃“十三五”規劃
在講“十三五”規劃編制之前,先說一下首先必須努力完成“十二五”規劃,這樣才能 更好地謀劃“十三五”。距離全面完成與超額完成建材工業“十二五”規劃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目前預測,“十二五”規劃任務中,對于兼并重組和主要產業的集中度目標可以完成;工業增加值、節能和綜合利用利廢目標能夠提前完成;廢棄物綜合利用量超過預期20%的目標,可達25%。其中“十二五”期間的總的環保減排目標和浮法玻璃優質產品比例等指標還得花大力氣才能實現,為此還要作極大的努力。
根據“十二五”規劃目標,在“十二五”結束時要達到的主要標志:一是化解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的路徑一定要突破,盲目擴張勢頭必須得到遏制,新一輪的落后產能淘汰的目標已經制定并開始實施;二是建材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明確的攻關瓶頸必須得到突破;三是節能減排有轉折性突破,60%以上企業環保達到國家排放標準,80%以上的企業能耗達到國家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四是主要產業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取得新進展,兩個“第二代”核心技術研發基本得以突破;五是“走出去”在各產業全面開始啟動,水泥企業“走出去”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數量。達到這一目標是“十三五”規劃制定的依據和基礎。
2、“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
“十三五”期間,是我國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實施的第二個五年規劃,對于能否達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關系極大。這個時期是我國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又是主要產業與國際~對標開始超越的起步階段,也是決定建材行業結構調整的階段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時期,是趕超世界~水平夯實基礎的時期。因此,“十三五”可以定為超越與引領做好準備的關鍵五年。
建材工業“十三五”的發展特征: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十三五”發展的主要支撐點。建材工業的發展模式要由“速度效益型”、“質量效益型”轉為“資源環境友好型”;發展的源動力由依靠“市場需求拉動型”轉為“科技創新驅動型”;發展的方式由“工業制造單一型”轉向“工業制造與工業生產服務并舉型”;發展的市場布局由國內為主轉向國內國際同步發展的“全球資源配置型”。通過“十三五”期間五年的發展,使我國建材工業在發展模式、資源配置方式、發展布局、產業組織結構、產業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取得轉折性的突破與提高,為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主要目標一是所有的建材產業都像兩個“第二代”一樣,制定了技術裝備創新提升的目標并與國外對標之后確定各自的技術裝備研發標準。
二是建材新興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其所占比重顯著上升,產業規模取得重大突破與拓展,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整個建材行業增加值的比重力爭達到50%左右;傳統建材產業全面得以提升,自身通過延長產業鏈、產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所形成的工業增加值占到傳統建材產業總量的50%。
三是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驅動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驅動成為拓展領域、提高附加值的主要來源,主要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創新提升邁進世界~水平。50%以上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水平,先進裝備國產化率達到50%-60%以上。主要產業骨干企業都要建立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四是節能減排瓶頸得以突破,水平顯著提升,以政策引領、技術提升、機制健全,推進建材行業節能低碳,實現邁進綠色發展。所有企業的能耗全部達到能源消耗限額標準,80%以上的企業達到屆時排放標準。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十二五”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再降低30%。
五是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度,資源、能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主要產業前10家企業集中度達到60%以上;各產業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企業達到總數的30%左右;一大批中小型企業進入大型的集團公司,一批優秀企業率先進入國際~行列。
六是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由工程承包建設向“走出去”以資本為主在國外投資經營,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國際市場份額有較大幅度增加,建材工業在國外營業收入達到總收入的10%以上。世界500強企業再增加1-2個。
3、“十三五”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與工作要求:
一是主題鮮明、主線清晰、亮點突出。主題圍繞發展方式轉變有明確的突破點;主線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有明確的轉折點;亮點是建材制造型與生產服務型并舉,節能減排有服務體系,綠色發展成為共同追求的目標,“走出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各占半邊天。
二是要與國家“十三五”整個經濟社會的走向與發展方式轉變相吻合,在規劃的內容上和時間上要與《戰略》銜接,與“十二五”完成的實際相銜接;規劃必須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發展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式、模式的改變和機制體制的創新,尤其要把新興產業薄弱點和傳統產能過剩的矛盾找出來,并提出解決矛盾的路徑和方法。
三是已經列舉的和已經暴露出來的瓶頸作為突破點,聚焦力量加以攻克。要有目標與支撐點,如果攔路虎不打掉,后邊的路走不通。因此,要作為實現“十三五”目標的主要路徑與打通發展渠道的關鍵點。
四是建材工業新的發展中出現的多種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型模式,應該提倡并要求繼續探索創新,使新的發展支撐在發展方式轉變上,強調破除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傳統的思維方式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思想基礎。
五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中,編制規劃的思路一定要打開,包括在國外發展,包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發展,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企業體制與機制的變化等都要有新的內容、內涵。
同志們,“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世界的發展變化是永恒的、絕對的,不變是暫時的、相對的。我們要深刻洞悉變化之源,善于把握變化之機。當前,我們正處于歷史上重要的改革創新時期。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既充滿挑戰更充滿機遇的時代。建材工業作為重要的材料工業,科技進步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而作為建材工業發展中的行業協會組織和建材行業的領軍企業都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直面深化改革的挑戰,堅持正確定位,堅守生存本源,緊緊圍繞行業發展,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增強實力,牢固樹立競爭意識,轉變工作方式,與全行業的同仁們一道堅定信心、攜手共進,全面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努力創新并推動建材行業協會工作邁上新臺階,共同為實現我國由建材大國向建材強國邁進,推進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而不懈奮斗!